分類: 能源新聞
國家衛生健康委:社區要爲3歲以下嬰幼兒提供多形式照護服務
在今天舉行的國家發展改革委專題新聞發佈會上,衛生健康委有關負責人表示,社區嵌入式托育服務可以爲3歲以下嬰幼兒提供全日託、半日託、計時託、臨時託等多種形式的照護服務。
托育服務涉及千家萬戶,事關民生福祉,對每個家庭來說都是大事。社區是連接社會、政府與家庭的重要橋樑,也是發展托育服務的重要載體。
衛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長徐擁軍:社區嵌入式托育服務可以爲3歲以下嬰幼兒提供全日託、半日託、計時託、臨時託等多種形式的照護服務,是受家庭認可的托育服務形式之一。依託社區發展普惠性托育服務確有獨特的優勢,可以實現就近、就便送託的目標,尤其居住型社區與家庭生活環境同質,便於嬰幼兒的發育與成長。
同時,利用社區的配套用房、公共活動場所,盤活閒置資源提供給托育服務機構使用,降低了經營成本和服務價格,實現了普惠目標。此外,還可以發揮社會組織、物業、駐社區企事業單位等社會力量的優勢,豐富服務的內容。
來源:央視新聞
別再癡迷白幼瘦了,小心變“糖女”
對於很多年輕女性來說,“白幼瘦”是最完美的身材標準,她們不容許身體上出現一絲絲的贅肉,哪怕是肌肉也不行,即便是爲了減肥去健身,也會擔心害怕練成“金剛芭比”,因爲那樣會顯得“壯”!但你知道麼?這種骨瘦如柴、沒有肌肉的身材卻可能會讓你變成“高糖女”!
雖然,肥胖是糖尿病的危險因素,但這也並不代表瘦人就進了“保險箱”,尤其是沒有肌肉的“瘦子”更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羣! 一般來說,瘦人得糖尿病多是由於胰島素分泌不足所致,胰島素缺乏,人體不易儲存能量,身體也不容易發胖,往往患了糖尿病也不自知。而造成瘦人胰島素缺乏的原因諸多,肌肉太少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。波蘭亞威斯托克醫科大學一項研究發現,肌肉量減少是2型糖尿病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。
糖,是人體重要的能量來源之一,在糖類物質中,最主要的就是葡萄糖,進入血液循環以供給機體需要,形成血糖。血糖是糖在人體內的運輸形式,當血液流經各組織時,一部分血糖被直接氧化利用,一部分變成組織糖原儲存在機體各器官中以備急用,比如“肝糖原”與“肌糖原”都是“儲備糖原”,其中又以“肌糖原”爲最多[1]。
“肌糖原”顧名思義就是儲存在肌肉中的糖原,而肌肉也被稱爲是人體的“儲糖罐”。人們鍛鍊和運動時需要的能量就是從這裡獲得。但“肌糖原”儲存的糖是有限的,人體骨骼肌中肌糖原的儲量約爲10—15克/千克溼肌,一旦“透支”後就要從血液中獲取糖原,而血液中的糖原,是從我們攝入的食物中獲得的。所以,肌肉一運動,肌糖原就不斷地消耗,同時食物消化吸收來的糖就會補充損耗的肌糖原,從而使升高的血糖得以下降,這也是爲什麼很多醫生讓高血糖患者邁開腿的原因。
肌肉不僅是人體的備用“儲糖罐”,更重要的是,肌肉量的下降將直接造成血糖的波動,對血糖控制非常不利。
“白瘦幼”的姑娘們萬萬都想不到,自己嫌棄的肌肉在血糖控制方面,起着重要的平衡作用。研究表明,肌肉會在胰島素的幫助下,將血液中多餘的糖直接利用代謝,或是以肌糖原的形式儲存到肌肉中,從而保證血糖的正常。但是,如果人體內骨骼肌不足時,對葡萄糖的吸收利用就會降低,血糖就會發生波動,再加上糖原儲備不足,血糖的調節能力也會變差。而胰島素的敏感性也會受到骨骼肌多少的影響,當骨骼肌不足時,胰島素敏感性就會降低、抵抗加重。當胰島素作用減弱時,肌肉細胞就無法從血液中吸收、利用足夠的糖。
根據臨牀流行病學研究數據顯示,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均存在超重或肥胖現象。肥胖對於糖尿病的致病因素有着明顯的促進作用。臨牀研究已證明,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分代謝速度要慢於正常體重2型糖尿病患者,且肥胖程度會與胰島素抵抗程度成正比[2]。
不管是從穩定血糖還是從減肥來說,身上多長點肌肉都是非常有必要的,可能很多人看到這也會認爲,肌肉一定是越多越好,其實並非如此,肌肉也是分好壞的,並且“增肌”這事兒也是項技術活!
增肌的同時,也會不可避免地增加脂肪,如果沒有及時控制脂肪的增長可能會造成一種尷尬的後果,那就是練成了“肌肉型肥胖”。“肌肉型肥胖”的正確解釋其實就是肌肉含量高,同樣的脂肪含量也高。儘管肌肉型肥胖的人肌肉會比較多,但也屬於肥胖的一種屬於“壞”肌肉,同樣可能會增加患糖風險!
而想要得到“好”肌肉,就要弄明白增肌與減脂的順序。對於體脂較高的人來說,建議先減脂再增肌,而想要成功減脂還是要靠熱量管控,其中運動佔30%,飲食佔70%。
而不論是增肌還是減脂,都需要搭配足夠強度的力量訓練,過度倚重有氧運動反而會讓肌肉量減少、代謝變差。對於新手而言,力量訓練可以先從固定器械開始訓練,比如啞鈴、槓鈴等。另外,想要肌肉快速增長對的話,複合運動更是少不了的,常見的複合運動有平板支撐、深蹲、引體向上等,都是增肌入門的黃金動作,可以同時鍛鍊多個部位的肌肉羣。
飲食方面,減脂需要降低碳水化合物與脂肪的攝取,使熱量下降此外,飲食儘量以原型食物爲主,同時保證足夠的睡眠,這些都也會影響減脂的成果。
百洋股份:水产食品加工业务为公司的主营业务之一,分为出口和内销
一提到增肌,很多人都會想到多吃蛋白質。尤其是蛋白粉,已成爲各路健身達人的必備膳食。因爲諸多研究都已表明,蛋白質是肌肉強健的“地基”。
然而,蛋白質的攝入是大有講究的,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(2016版)》建議,一日飲食內,蛋白質參考攝入量應爲總能量的10%~15%,吃到一定的量之後,再多攝取效益也不大。而且,長期的高蛋白攝入會增加腎臟負擔,甚至使腎臟長期處於超負荷狀態,並可能因此加速其老化和損害。此外,攝入過多的蛋白質還可促進鈣從骨質中溶解,增加鈣的丟失。以一位60kg的女性來說,增肌期每天攝取約2-3個手掌大小的豆魚蛋肉類即可。
除了補充蛋白質外,也要多吃蔬菜水果,蔬菜水果可以提供豐富的膳食纖維,以培養出良好的腸道菌羣,有助於提升增肌成效。現代“腸肌軸”學說認爲,腸道菌羣的組成和結構與骨骼肌的形狀及功能密切相關,通過補充益生菌再輔助以適量規律的運動可減肥增肌、改善基礎代謝、緩解胰島素抵抗,降低代謝綜合徵的發病率[3]。
此外,也不要懼怕攝入熱量,因爲肌肉在經過訓練的刺激後,爲了要修復與成長,會需要更多的能量。這時,可以適當提高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,比如在午餐、晚餐比平常多吃約1.5倍的主食,或者是多安排一個飯糰份量的點心。
好了,關於肌肉與血糖之間的那些事兒,我們就先說到這裡啦!愛美的女生們,在這個夏天你是想秀出健康、迷人的肌肉線條,還是纖細的“竹竿腿”呢?想必各位心中已經做好決定了,那不妨就行動起來吧!
參考文獻:
[1]張燕青.糖與人體健康的關係[J].內蒙古石油化工,2006(05):35.
[2]譚豔丹,劉峻熙,趙溱,周倜,楊霞,高國全,齊煒煒.肥胖發展爲二型糖尿病潛在機制的生物信息學研究[J].熱帶醫學雜誌,2022,22(03):301-305+448.
[3]和麗麗,李堯,郭藝芳.腸道菌羣與肌少症的研究進展[J].實用老年醫學,2021,35(10):1080-1083.
天乾物燥防“燥邪”,潤肺護腎兩手抓
中醫認爲,秋季天乾物燥,人體最易感受“燥邪”,傷及肺陰,出現口鼻乾燥、乾咳等情況,歷來提倡滋養肺陰。其實,傳統醫學講究整體觀,五臟六腑中肺與腎密切相關。燥邪盛時,潤肺的同時不能忘了養腎。
《黃帝內經》指出,“春夏養陽,秋冬養陰”,指出秋冬季節要重視顧護陰液,而腎陰爲諸陰之本,五臟六腑的陰液都以腎陰爲根本。同時,在中醫五行中,肺爲金,腎爲水,金水相生,肺陰與腎陰密不可分。另外,進入秋季,晝夜溫差較大,腎臟病患者多體質虛弱,容易受寒,出現感冒、咳嗽等呼吸系統疾病,造成原有腎臟疾病加重。所以,對於腎臟病患者來說,秋季不僅要養肺,還要特別注重對腎的保護,養生重點歸結爲:飲食重潤、起居早睡、情緒忌悲、運動宜柔。
秋季容易產生秋燥而傷及陰液,如果本來就是腎陰虛體質,可能會進一步加重,出現夜間口乾、手足心熱、盜汗等,這時可以多吃一些能潤躁養陰、滋補肺腎的食物,比如蜂蜜、桑葚、枸杞、百合、銀耳等,常用食療方有百合銀耳湯、雪梨湯等。同時少食辛辣刺激的食品,比如辣椒、生薑、洋蔥等。對於有畏寒肢冷、腰痠乏力等腎陽虛症狀的人羣,可食用當歸生薑羊肉湯。對於五心煩熱、潮熱盜汗等腎陰虛人羣,可常煲百合鴨肉湯喝。
進入秋季,起居作息應做相應調整,以適應自然氣候變化。《黃帝內經》指出:“秋三月,此謂容平,天氣以急,地氣以明,早臥早起,與雞俱興”。因此,起居最重要的一點是不熬夜,保證睡眠質量,早睡順應陽氣之收。同時避免睡覺時受寒,添加被褥,避免傷及陽氣。
秋季容易悲秋,要調整好心態,積極樂觀地生活工作。避免參加驚險刺激的活動,如蹦極、密室逃脫、過山車等,因爲驚恐傷腎,驚嚇過度,會傷及腎氣,出現健忘、脫髮、尿頻、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現。
遠東SOGO周年慶13款「LINE FRIENDS」超Q來店禮讓會員帶回家
秋季人的精氣內收,勞累過度會損傷精氣,因此要注意勞逸結合,同時避免過度運動。過度運動會造成大汗淋漓,使人津氣耗散,因此運動方式要以柔和爲主,比如打太極拳、做八段錦等。
「真人版索隆」新田真剑佑降临信义区! 出席活动「突无预警离场」
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腎病科主任 趙文景 申子龍
突破性研究-人體血液首次發現微塑膠
英國《衛報》報導,科學家首次在人體血液中檢測到微塑膠,而且近80%的受測者身上都有。
研究結果顯示,微塑膠可以在人體全身傳播、可能滯留在器官中。這對健康的影響尚不清楚,但研究人員相當擔心,因爲微塑膠確實對實驗室中的人體細胞造成損害,而且同樣會進入人體的空氣污染顆粒,已知會導致每年數百萬人過早死亡。
微塑膠現在已經污染了整個地球,而最近科學家首次在人體血液中檢測到微塑膠。 圖/Unsplash
一半血液樣本含有PET 部分同時含2至3種微塑膠
由於大量的塑膠垃圾被傾倒在環境中,微塑膠現在已經污染了整個地球,從珠穆朗瑪峰到馬裡亞納海溝都有他們的蹤跡。學界已經知道人體會經由食物和水以及呼吸攝入微塑膠,嬰兒和成人的糞便中都曾發現。
科學家們分析了來自22名匿名捐獻者的血液樣本,他們都是健康的成年人,結果17名受測者的樣本檢測出微塑膠。其中一半的樣本含有常用於寶特瓶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(PET);1/3的樣本含有用於食品和其他產品包裝的聚苯乙烯;1/4的樣本則含有塑膠袋用的聚乙烯。
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(Vrije Universiteit Amsterdam)生態毒理學家維薩克(Dick Vethaak)說:「我們的研究首次發現人體血液中有聚合物顆粒,這是個突破性的結果。但我們必須擴大研究範圍,增加樣本量、評估聚合物的數量等。」他表示,有些進一步研究已經在進行中。
這項發表在《國際環境》(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)期刊的新研究,採用現有技術來檢測和分析小至0.0007公釐的顆粒,部分血液樣本檢測出兩種或三種塑膠。研究過程中,該團隊特別使用鋼製注射器針頭和玻璃管來避免污染,也使用空白樣本測試微塑膠的背景值。
科學家籲投入更多研究 瞭解微塑膠的健康風險
維薩克坦言,血液樣本中微塑膠的數量和類型差異很大,「但這是一項開創性的研究,現在需要更多的研究工作。」他認爲,這些差異可能反映了在採集血液樣本之前的短期暴露,例如用有塑膠內膜的咖啡杯喝飲料,或戴上塑膠面罩。
「最大的問題是微塑膠在我們體內發生了什麼事?是否保留在體內?是否被運送到某些器官,如通過血腦障壁(blood-brain barrier, BBB)?含量是否高到足以引發疾病?我們迫切需要資助進一步的研究以找到答案。」維薩克說。
「到2040年,塑膠產量將增加一倍,」慈善機構共同海洋(Common Seas)創辦人羅耶爾(Jo Royle)說,「我們有權知道這些塑膠對我們的身體有什麼影響。」共同海洋與80多個非政府組織、科學家和國會議員聯合要求英國政府撥款1500萬英鎊,用於研究塑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。歐盟已經在資助有關微塑膠對胎兒和嬰兒以及免疫系統影響的研究。
最近的一項研究則發現,微塑膠可以附着在紅血球的外膜上,並可能限制它們輸送氧氣的能力。在孕婦的胎盤中也發現了這些顆粒。另外,在懷孕的老鼠身上,它們能迅速通過肺部進入胎兒的心臟、大腦和其他器官。
本文轉載自《環境資訊中心》(原文標題:突破性研究 人體血液首次發現微塑膠 部份含2~3塑膠種類)
參考資料
衛報(2022年3月24日),Microplastics found in human blood for first time
延伸閱讀
>>環境反映污染-全球微生物「被進化」,蟲蟲吃塑膠
>>用小麥、玉米澱粉制的「生質塑膠」,對地球好嗎?
>>未來,你吃的香草口味也許能從「塑膠」中提出來?
Take action!加入《倡議+》
來自星星的Omega3|印奇美藤果油
一、美藤果
在美麗原始的亞馬遜流域,有一種神秘而古老的天然熱帶植物——美藤果(sacha inchi) ,這種植物在土著居民中使用已有3000年曆史。美藤果源於古代印加文明,印加,意爲“太陽之子”,而美藤果結出的果實擁有着象徵太陽之子星星的外表,是印加文明巔峰時期的自然遺產之一,是印加文明最形象的傳承。
美藤果伴隨着印加文明流傳,撫育印加土著居民的繁衍而保留至今。但是,用科學手段揭開其面紗還是近幾年的事情。科學家發現美藤果油含有極其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(ω-3、ω-6、ω-9)以及豐富維生素E和氨基酸。美藤果於 2006 年從秘魯引入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,在西雙版納地區落戶,在祖國的西南部茁壯成長。根據音譯,sacha inchi被稱爲印奇果,又名印加果、美藤果、南美油藤和星油藤。
二、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美藤果油
印奇美藤果油從全面的營養成分指標上分析,是一種營養價值高、成分均衡的健康食品。
印奇美藤果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,總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爲92-94%,其中α-亞麻酸(ω-3)含量43.83-48.6%,亞油酸(ω-6)含量36.4-38.8%,油酸(ω-9)7.5-11.11%。人體不能合成需在外界攝入的必需脂肪酸(α-亞麻酸和亞油酸總量)高達80.23-82.63 %,各項優質脂肪酸含量全面均衡。
印奇美藤果油含有豐富的維生素、活性物質、礦物質和少量氨基酸,其中維生素E含量高達81.2-178mg/100g,僅次於維生素E含量最高的小麥胚芽油。
衆所周知,Omega 3油脂對於人體健康的重要性,特別是因爲人體無法合成,只能從食物中攝取,所以必須從食物中獲得,特別是含有優質的植物性的Omega 3食物中獲取,例如核桃、亞麻籽油、紫蘇油等,現在又多了一種美藤果油。
IWC沙漠色秀軍事風 Bell & Ropss聯名重機曬前衛跑格
美藤果油富含的Omega 3與Omega 6的比例均衡,比例近似1:1。
各類的油脂攝取需維持均衡才能使身體的功能及運作達到好的狀態。例如Omega-3和Omega-6脂肪酸在人體中扮演的是截然不同的功能角色,二者需保有一定的比例關係(理想比例接近1:1),人體才能維持正常的功能運作。健康的飲食應該含有均衡的ω-6和ω-3比例。
Omega-3促進身體健康,能夠調節生理機能。然而,現在人們飲食不均衡,各類精緻,油炸食物甚至市面上有些食用油,含有較多的Omega-6,而Omega-3相對含量少。
近年來許多研究報導指出,長期處於攝取Omega-3和Omega-6的比例嚴重失衡狀態下,可能使身體出現負面健康狀況的發生。因此,會建議多補充Omega-3來調節生理機能。
印奇美藤果(sacha inchi)生長在具有熱帶雨林氣候的美麗西雙版納,自然無污染的肥沃土壤爲這種植物提供了極爲豐富的養分,它的果實中含有豐富的油,其中90%以上是不飽和脂肪酸,能幫助身體提高新陳代謝,改善體質。基於印加果油優良的特性和營養功能,建議可以作爲好油的攝取來源,促進健康。
印奇美藤果油採用低溫物理冷榨方式榨取,保留了其原料的香氣和營養,保留其高達92%以上好的不飽和脂肪酸及多種微量元素,同時含有Omega-3、6、9三種不飽和必需脂肪酸,特別是其Omega-3和Omega-6含量接近理想比例1:1,可幫助調節生理機能、營養補給。
亞太藥業:阿奇黴素分散片等適用於治療或減輕支原體肺炎相關症狀
亞太藥業:阿奇黴素分散片等適用於治療或減輕支原體肺炎相關症狀
無敵儲物戒 明日復明日
亞太藥業10月19日在互動平臺表示,公司目前在產、銷售的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藥品如阿奇黴素分散片、注射用阿奇黴素、羅紅黴素膠囊等適用於治療或減輕支原體肺炎相關症狀,具體用藥還需遵醫囑。
陈意涵晒带娃日常,一双儿女好活泼性格随妈妈,颜值却被爸爸拉垮
人體缺乏蛋白質,危害究竟有多大?4種優質蛋白食物,經常換着吃
人體缺乏蛋白質,危害究竟有多大?4種優質蛋白食物,經常換着吃
拐个皇帝回现代
作爲人體所需的三大營養素之一,蛋白質在我們的身體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。然而,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往往忙碌而不規律,導致許多人攝入的蛋白質不足,從而引發各種健康問題。
那麼,人體缺乏蛋白質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危害呢?
1、免疫力下降
限定釀造、售完為止「台啤特釀 · 冰嶼COLD IPA」登場
蛋白質是構成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,免疫系統可以幫助人體抵禦外來侵略者。如果缺乏蛋白質,就會導致人體免疫功能下降,容易感染各種病毒和細菌。尤其是老年人、兒童等免疫力較弱的羣體,更容易因爲缺乏蛋白質而患上感冒、流感等疾病。
2、代謝出現問題
蛋白質在人體內可以轉化爲氨基酸,進而參與人體代謝。如果缺乏蛋白質,就會導致氨基酸供應不足,使得身體無法正常進行代謝過程,引發疲勞、頭暈等症狀。
此外,蛋白質還可以幫助人體合成各種生理活性物質,如激素、酶等,如果缺乏蛋白質,也會影響這些物質的合成和分泌。
3、骨骼脆弱,肌肉沒力
蛋白質是構成骨骼肌肉的重要組成部分,如果缺乏蛋白質,就會導致骨骼和肌肉的質量下降,變得脆弱無力。尤其是老年人,他們的骨骼肌肉組織已經逐漸流失,如果再缺乏蛋白質,就更容易出現骨質疏鬆、肌肉萎縮等問題。
那麼,什麼樣的食物是富含優質蛋白質呢?
1、雞蛋
每個雞蛋都含有6克左右的蛋白質,而且含有多種必需氨基酸,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。最好的吃法是清蒸或者水煮,這樣可以保留雞蛋中的營養成分。
2、牛奶
牛奶是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之一,而且還含有不少的鈣、維生素D等營養成分。喝牛奶的最佳時間是早上,因爲此時人體對鈣的吸收率最高。
3、魚肉
魚肉富含優質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,對保護心血管健康有很好的作用。而且,魚肉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和鈣等營養成分。
4、豆類食物
豆類食物不僅富含蛋白質,而且還含有多種維生素、礦物質等營養成分。常見的豆類食物包括豆腐、豆漿、黃豆等。
總之,爲了保持身體健康,我們需要經常攝入優質的蛋白質食物,並且要多樣化食物選擇,避免單一食物導致營養不均衡。同時,在攝入蛋白質的同時,也需要注意搭配其他營養素,如碳水化合物、脂肪、維生素和礦物質等,以達到身體健康的平衡狀態。
來源:新浪新聞
毛孩飼料也會影響「氣候變遷」?專家:濕糧的影響比乾糧大
近年來養寵物的人越來越多,毛孩成爲現代人家裡的一份子,不僅給予陪伴,也在快速運轉的高壓生活中療愈我們,像筆者平常帶着一整天的疲憊回到租屋處,看見貓咪出來迎接我,再深深吸一下牠,全身的疲勞與壓力雲消霧散,緩解了許多焦慮與孤獨。
然而在氣候變遷下,我們不得不思考飼養寵物對環境的影響。
狗貓好可愛 牠的飼料卻對地球有害?
大金重工涨停,机构净卖出931.26万元,深股通净买入7066.50万元
根據內政部農委會推算,2021 年全國家貓家犬數量已經超過 210 萬隻,而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2021 年的寵物消費行爲調查,全臺飼主有60%養狗,30%養貓。據臺灣經濟研究院調查,寵物食品佔國內飼主日常花費的 44% ,爲最高的花費項目,估計國內寵物食品市場規模達 235 億元。
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2021 年的寵物消費行爲調查,全臺飼主有60%養狗,30%養貓。 圖片來源:Andrew S/Unsplash
2020 年一篇發表在 《永續 Sustainability》期刊的研究,探討寵物犬從餵食到排泄如何影響環境,其中發現影響最大的是寵物食品。根據2021年對寵物食品永續性的研究[4]指出,影響最大的環境變量便是「氣候變遷」,而溼糧的影響比干糧大,狗的影響大於貓。
2017 年便有研究討論美國貓狗食品對環境的消耗,寵物食品大部分的蛋白質來自肉類,在畜牧業生產的過程中,排放溫室氣體約 6400 萬噸二氧化碳當量,大約佔美國人肉類消費對環境影響的 25% 至 30%,而植物性蛋白的消耗相對較低。
這些研究也提出一些未來可行的建議,例如將生產肉類過程中的「副產品」,像是內臟、脂肪等,經過處理、提煉加進寵物食品裡,不僅可以減輕處理有機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,因爲動物內臟含有蛋白質及微量礦物質,還能夠回收有價值的營養物質。除此之外,現在已有以大豆蛋白製成的人造肉寵物食品,也有研究計劃將單細胞生物、昆蟲作爲未來肉類的替代品,這些材料的碳足跡都比動物性蛋白質還低。
這些做法 讓你愛寵物也愛地球
身爲地球的一份子,保護環境很重要,但毛孩也是生活裡不可或缺的角色,要怎麼做才能維持與毛孩們快樂的生活,又能友善環境呢?
在將環境納入考量後,我們可以事先諮詢獸醫師毛孩所需的營養比例,不過度餵食,並選擇對環境相對友善的成分。 圖片來源:Ayla Verschueren/Unsplash
在飲食選擇上,飼主們最在意的不外乎毛小孩的健康及飼料價格,在將環境納入考量後,我們可以事先諮詢獸醫師毛孩所需的營養比例,不過度餵食,並選擇對環境相對友善的成分,例如以植物性蛋白質,取代部分動物性蛋白質,雖然植物性蛋白所含的「必需胺基酸」只有一到兩種,但可以搭配其他食品補充營養素,整體而言營養價值不亞於完全使用動物性蛋白質的食品,卻減輕了對環境的影響。
在選購食品時,也可以優先選擇環保包裝的產品,像是可循環利用的飼料包裝,飼料袋不再直接進入垃圾桶,而是進入回收系統處理,用來裝下一包新飼料。
除了食物,飼主們每天需要處理的便是寵物糞尿,這也是許多環境研究關注的重點,例如帶狗狗出門散步時,將「黃金」留在原地其實不能幫植物「施肥」,反倒會影響當地的生物多樣性,今年一篇英國研究顯示,由於狗糞便帶來過量的氮和磷,破壞了土壤平衡,會造成某些植物生病、死亡。而在人口密集的城市,雨後沖走原地的糞便,可能散播病原體、寄生蟲,造成公共健康的風險,若排入附近的湖泊或河流,則可能導致優氧化。
因此,最好的方式就是 —— 把「黃金」撿起來帶回家處裡。
而貓派的飼主們,選擇貓砂時除了考量清理時的粉塵造成的肺部健康問題,以及貓主子的習慣偏好外,也可以選擇生物可降解材料製成的貓砂,例如紙、玉米、小麥、木材、草等,甚至可以嘗試自己製作環保貓砂[7]。
除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外,讓毛孩玩得開心也很重要
不曉得大家是否有跟筆者相似的經驗,滿心期待買下可愛的貓窩,結果貓咪只喜歡包裝紙箱,新的貓窩只聞了幾下就被打入冷宮?早知道就用幾件穿不下的冬季衣物鋪在紙箱裡,又環保又符合貓主子喜好。
不曉得大家是否有跟筆者相似的經驗,滿心期待買下可愛的貓窩,結果貓咪只喜歡包裝紙箱。 圖片來源:Fidel Fernando/Unsplash
在買新用品或新玩具給毛孩之前,我們可以更審慎思考寵物的需求,利用現有材料 DIY,或購買二手商品回來仔細清潔,環保又省荷包,也能讓毛小孩玩得開心。
消費之前先想想 對毛孩也對地球負責
看完這麼多研究評估寵物對環境的影響,可以體會到,這些研究的動機並非是譴責飼主,而是瞭解這些數據後,能更認真地思考,對一個生命負責任,同時對地球負責任,減少不必要的浪費。
當我們瞭解這些數據後,能更認真地思考,對一個生命負責任,同時對地球負責任。 圖片來源:Tran Mau Tri Tam/Unsplash
筆者除了是一個貓奴外,同時還照顧兩隻爬蟲類寵物,在搜尋資料時發現,大部分的研究着重在最多人飼養的貓狗,除了希望未來有更多非貓狗寵物的相關研究外,我也認爲友善環境的飼養方式是互通的,身爲飼主,除了消費前多思考幾秒,透過消費行爲的「有意識選擇」,甚至能影響寵物用品供應鏈,或是建立重視環保的飼主社羣,互相交換想法,對寵物,也對地球負責。
【參考資料】
1.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10年度全國家犬貓數量調查結果統計表
2. 工商時報 (2022年4月21日),毛孩比小孩多 逐漸崛起的寵物商機
3. Yavor, K. M., Lehmann, A., & Finkbeiner, M.(2020年),《Sustainability》第12卷第8期,頁數235-251,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 pet dog: an LCA case study
4. Acuff, H. L., Dainton, A. N., Dhakal, J., Kiprotich, S., & Aldrich, G.(2021年),《Veterinary Clinics: Small Animal Practice》 第51卷第3期,頁數563-581,Sustainability and Pet Food: Is There a Role for Veterinarians?
5. Okin, G. S. (2017年),《PLoS One》, 第12卷第8期,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food consumption by dogs and cats
6. De Frenne, P., Cougnon, M., Janssens, G. P., & Vangansbeke, P. (2022年),《Ecological Solutions and Evidence》,第3卷第1期 ,Nutrient fertilization by dogs in peri‐urban ecosystems
赛微电子:公司与武汉敏声以共同购置设备的方式开展BAW滤波器研发制造方面的合作
7. Treehugger (2022年2月15日),The 6 Best Eco-Friendly Cat Litters of 2022
8. Popular Science(2021年7月29日),How to lower your dog or cat’s carbon pawprint
9. Phys.org (2021年3月20日),Carbon pawprint: is man’s best friend the planet’s enemy?
本文授權轉載自《臺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低碳生活blog》(原文標題:養寵物會影響環境嗎?不論貓派、狗派,你都可以當個地球派)
Take action!加入《倡議+》
有片|一週的營養健康準備起來!營養師的14道便當菜料理全公開
有片|一週的營養健康準備起來!營養師的14道便當菜料理全公開
自己做的便當營養衛生又健康!圖片/Canva 分享
現代人生活忙碌,三餐不是外食就是叫外賣,營養和衛生條件堪虞,也容易過量造成肥胖,疫情又使得外食不便,漸漸地許多人開始迴歸自帶便當。因應許多網友詢問便當菜料理,黃君聖Sunny營養師特別規劃、教大家如何準備一週的營養便當菜,方便大家依樣畫葫蘆,省卻不少煩惱。
黃君聖Sunny營養師這次總共分享了14道料理,包括2道全谷雜糧類、5道蛋白質料理、7道蔬菜類,每道料理的食材及作法則由安安媽咪親自示範煮給大家看,上班族可以利用假日在家一次準備起來放冰箱冷凍。詳細作法快快點開影片來看看!
14道按照類別製備起來的料理需要再分袋秤重裝好,黃君聖Sunny營養師建議大家吃兩份的碳水化合物約120克,蔬菜類可以混搭一餐吃到兩份,份量加起來大約是150克,蛋白質則建議帶三份,肉類的話大約90公克左右,但如果是植物性蛋白質,可以吃多一點份量秤到120克左右。
當然,主食之外還可以搭配一份水果及堅果,下午茶再喝個乳品,這樣就是非常均衡的一餐了。想了解更多關於美味營養的便當料理分享?快上「有肌勵」粉絲專頁按贊追蹤。自己準備的便當吃起來安心又健康!
原始影片
黃君聖Sunny營養師 YT
黃君聖Sunny營養師 FB
黃君聖Sunny營養師 IG
延伸閱讀
新冠染疫後這樣飲食調養!營養師教你四大重點加速復原
金黃香甜鬆軟,無蛋、牛奶的純素法式吐司
男性不育的原因有哪些?長時間用手機、電腦對生育有影響嗎?
2023 年 11 月 29 日
能源新聞
No Comments
Kirsten Gerret
男性不育的原因有哪些?長時間用手機、電腦對生育有影響嗎?
《黃帝內經》記載,男性二八,即十六歲時開始產生精液,出現遺精,這時“陰陽和,故能有子”;五八(四十歲)時,腎氣開始衰退;到八八(六十四歲)時,就不再生育了。
王毅見巴、馬外長:爭取安理會新共識,實現全面持久停火
中醫認爲從二八(十六歲)到五八(四十歲)之間是男性的最佳生育年齡,當然如果保養得好,四十歲以後、五十歲以前,生育能力也還是不錯的。
中職/徐若熙首進美職國際新秀榜 曾峻岳「發光時刻」提早
然而在現實生活中,有些男性卻不能生育。
父帮枋寮乡代陈富隆买票 二审逆转改判当选无效
夫婦雙方婚後有正常的性生活,沒有采取避孕措施,兩年內沒有懷孕,且女方正常,因男方因素導致的不孕,叫男性不育。
目前,男性不育症的發病率大概佔已婚人羣的10%-15%。
通過對男性的精液進行研究發現,精液質量在逐年下降,男性不育症的發病率可能還會增高。過去認爲主要是女方因素導致不孕,現在認爲男女因素大概各佔一半。
台鐵明年加薪4%薪資3萬起 工會:仍為國營事業最低薪
那麼,導致男性不育的原因有哪些呢?
一、導致男性不育的原因有哪些?
目前,男性不育的病因大概分七大類:
第一,感染。細菌、病毒,介於細菌和病毒之間的病原微生物,如支原體等,侵襲人體後引起感染,導致男性不育。
第二,性激素異常。性激素是維持男性性功能和生育能力必需的激素,性激素異常也會引起男性不育,比如下丘腦-睾丸-性腺軸分泌功能異常。
第三,免疫因素。免疫性不育主要是自身的免疫功能出現了問題,男性的精子和血液之間有一個屏障,叫血睾屏障,當這個屏障受到破壞時,就會引起男性不育,稱爲免疫性不育。比如睾丸外傷、睾丸穿刺、感染,都會引發男性免疫性不育。
第四,性功能障礙。性功能障礙導致不能有正常的性生活,引起不育。比較常見的是陰莖不能勃起;有的能勃起,但是不能排精,都會導致不育。
最 佳 贅 婿 繁體
第五,性染色體異常。男性性染色體一個是X染色體,一個是Y染色體,染色體出現異常,無論是遺傳還是基因突變導致,都會引起不育,叫遺傳性不育。
第六、醫源性因素,比如患有其他疾病,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,比如使用了干擾精液的藥物,影響到了生殖系統,導致不育。
柯P遭爆「2亿美金当副手」 绿营党团:有委屈就说出来
造化神塔 小说
第七,不明原因。臨牀中還有一些找不到原因的男性不育,這一類不育隨着科學研究的進展,相信將來能夠搞清楚原因。
另外,生活中有很多不良因素也會誘發不育症,追蹤不育症患者的生活方式,會發現生活不規律、經常熬夜的患者佔比很高,長此以往會損害身體健康,導致男性整體功能下降,引起不育;不健康飲食、久坐、運動少,以及抽菸、喝酒,都會引起男性生育功能異常。
靠磷酸铁锂技术A轮融资近10亿丨投融周报
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,電子設備已經成爲大家生活的必需品,那麼,長期使用手機、電腦,會導致男性不育嗎?
云南十大必玩景点,你去过几个?
手機、電腦對人體有沒有傷害,也做過一些研究,在正常的使用範圍內,應該對身體影響不大。
云朗观光参与海洋倡议 力邀各界响应圣诞乐捐
手機和電腦都產生電磁輻射,會產熱,如果手機長期裝在褲兜裡邊,離生殖器官太近,時間長了可能會有影響。
臨牀有一個患者,每天隨身攜帶四個手機,檢查精液發現精液質量特別差,後來把手機減少,手機儘量裝在包裡,不裝在褲兜裡,過一段時間再查精液,就恢復正常了。
二、男性不育症需做什麼檢查?
第一,局部檢查。查看睾丸的大小、陰毛、陰莖、輸精管部位,通過觀察和觸診判斷髮育是否正常。
第二,問診。性生活是否正常,配偶有沒有問題,過去有過什麼疾病,比如小時候得過腮腺炎,病毒性腮腺炎往往會引起同側的睾丸炎,導致睾丸內生精細胞和間質細胞損傷。職業是否接觸有毒物質,生活和工作的環境怎樣,看是否不利於生育。睾丸適合的溫度比體溫低1℃,高溫環境不利於生精。
第三,精液檢查。精液的量,精子的數量、活力、畸形率等都需要檢查。精液有問題,需要做進一步檢查,比如查染色體、性激素、碎片率等等。
第四,感染和免疫相關的檢查。
不育症,從望診、問診、觸診,到一系列化驗檢查,根據患者的異常情況,逐步地、有針對性地增加檢查項目,而不是盲目地全查。
作者:張耀聖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主任醫師
審覈:張凱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 主任醫師
棒球》张育成回馈家乡 谈职业生涯下一步:一定有考虑中职
能源